今天是    欢迎您访问!
·收藏本站 ·鉴定中心 ·交通路线 | >English
动态信息

National Science Review发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法医学系关于新冠肺炎尸检的最新成果

2020/10/09 10:18:21 点击数:

从2019年底开始,由SARS-CoV-2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病(COVID-19)开始在全球大流行。据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数据,截至目前(2020年10月8日),全球累计新冠病毒确诊病例超过3606万例,死亡人数达105万例,并且预计还将进一步增加。

2020年9月30日,国家科学评论(National Science Review,NSR)杂志(最新影响因子16.693)在线发表了题为“Pathological changes in the lungs and lymphatic organs of twelve COVID-19 autopsy cases”的研究论文,该论文为我校法医学系与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病理研究所、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病理学系、武汉金银潭医院等多家单位合作完成。其中,我系刘茜副教授、任亮老师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刘良教授和周亦武教授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法医学系为第一作者单位。

论文详情参见:https://academic.oup.com/nsr/advance-article/doi/10.1093/nsr/nwaa247/5912847?searchresult=1



    COVID-19通常被认为是一种以肺炎为特征的急性自限性疾病,但约15%的COVID-19患者(尤其是年龄较大且有自身疾病的患者)可以迅速发展为致命的系统性疾病,例如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严重的心血管或肾脏损伤,其中5%-6%的病例可能发展为危急状态,死亡率很高。该研究报告了12名COVID-19死者的肺和淋巴器官的尸检结果,评估了这些死者肺、脾和淋巴结的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细胞标记和炎性因子表达,发现肺部主要的改变包括弥漫性肺泡损伤,间质纤维化和渗出性炎症,其特征是广泛的浆液和纤维蛋白渗出液,巨噬细胞浸润以及炎性因子(IL-6,IP-10,TNFα和IL-1β) 的大量产生。脾脏和肺门淋巴结中含有组织结构破坏和免疫细胞失调的病变,包括淋巴细胞减少症和巨噬细胞积累。这些发现提供了病理证据,将重症COVID-19患者的肺部和淋巴器官损伤与致命的系统性呼吸道和免疫功能障碍联系在一起,并提出了针对该疾病的临床方法。


我系新冠肺炎尸体解剖小组成员合影,从左至右依次为

王荣帅(我系校友)、周亦武、刘茜、刘良、任亮(我系教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法医学系以刘良教授为首的法医病理团队,自新冠肺炎疫情发展以来,一直大力呼吁开展系统尸体解剖。经多方努力,刘良教授及其团队在国家政策许可的条件下,克服种种困难,于2020年2月16日起,在全球率先开展了新冠肺炎死亡尸体的首批系统解剖,目前已完成新冠肺炎11例的系统尸检,后续组织病理学工作也在陆续完成中。前期加紧完成3例的组织病理学检查后,团队及时通过多种途径与临床专家交流,将尸检及病理结果第一时间反馈临床,以帮助临床专家改进治疗方案。

2月28日,研究团队在《法医学杂志》上发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死亡尸体系统解剖大体观察报告”(刘茜为第一共同作者,刘良教授、周亦武教授、任亮老师等为共同通讯作者),为世界首例发布的新冠肺炎系统尸检所见。

3月4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联合印发,第七版吸纳了尸检病理团队研究成果,首次加入了“病理改变”部分,按照大体观、镜下观分别对“肺脏、脾脏及肺门淋巴结、心脏和血管、肝脏和胆囊、肾脏、脑组织、肾上腺、食管、胃和肠管等器官”进行描述。

我系法医病理团队的工作开辟了新冠肺炎尸检先河,为各地同行提供了示范作用,在刘良教授团队的带头和示范作用下,新冠肺炎尸检及病理研究工作逐步进展,后续外省及其他团队也开始开展尸检工作。

    此次研究受到第三军医大学卞修武院士及团队,金银潭医院张定宇院长、陈蓉医生,同济医学院病理学系王国平教授及团队、湖北崇新司法鉴定中心王荣帅、屈国强、王云云等系友的大力支持和通力合作,系统尸检和病理学研究为降低新冠肺炎死亡率、挽救生命发挥了积极作用!


分享到: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航空路13号,同济医学院法医学系103室

电话:027-83692642   邮编:430030  主任信箱:bxiong@hus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