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欢迎您访问!
·收藏本站 ·鉴定中心 ·交通路线 | >English
学生工作

【心灵之约】心晴贴士第247期:“积极废人”的思考与调整

2024/05/30 17:08:10 点击数: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很多当代年轻人在积极向上和消极向下之间,选择了当一个“积极废人”,思维积极向上,行为却宛如废物,控制不住间歇性享乐,并在之后感到恐慌,为自己的懒惰感到自责。本期心晴贴士,与大家聊一聊“积极废人”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又该如何摆脱“积极废人”的状态?

一、当一名“积极废人”,是一种自我保护的策略

你发现了吗?“积极废人”由一对显著的矛盾词组成。积极的心态,体现在壮志豪情、远大目标、各种flag上。而“废人”不一定是指能力不足,也有可能是一种被动的“习得性无助”。比起相信采取行动可以避免不好的结果,更相信痛苦一定会到来,从一开始就不抱任何期望。例如把写满目标的便利贴,贴在床头、书桌、镜子、冰箱门等地方,几年下来,一屋子都被贴满了五颜六色的便利贴,满屋子的便利贴让自己觉得什么都做不好,又不敢撕掉,怕连最起码的目标都没有了,就真成“废物”了。 做与不做,都很焦虑。

当一名“积极废人”,立flag、喊口号、贴标签......可以带来短暂的安全感。但焦虑不会自动消失,一睁眼就要面对一堆烂摊子的生活,也会令人相当绝望。

二、当一名“积极废人”,是一种平衡痛苦的策略

为什么很多人会通过做一个“积极废人”,来寻求心理安慰?

1、自我感动。书籍《你不知道的心理学》中提到一种情感机制:自我感动-意识到自己在感动-被自己的感动打动-上升到自我崇高-企图用这种崇高来打动、影响别人。比如,吃外卖时,刷几分钟罗翔老师的普法视频,然后截图发朋友圈,想象自己热爱学习的样子能得到朋友们的点赞。

不得不承认,部分在朋友圈里发学习进程、励志照片的人,不见得有多努力,TA们有可能只是在享受“大家都认为我很努力”的优越感而已。

就像网上有句话:懒惰久了,稍微一努力,就觉得自己在拼命。“觉得自己在努力”的体验,让人短暂地感到满足、愉悦、有成就感,并逐渐对此上瘾。

2、焦虑作祟。当一名“积极废人”,不失为短暂处理焦虑情绪的一种方法。但如果根源是解决焦虑,那么就不要努力错了方向,以免越努力越焦虑。比如,行动力很差,不是犯懒摆烂,就是半途而废,再不然就是找不准方向、无效努力。

《焦虑是头大象》一书中有个观点:当人的一切努力,都源自摆脱焦虑,就不会有驾驭欲望的志气。我们过于专注感受自己在做的事多么富有意义时,就不会再努力为下个阶段而奋斗。毕竟目的已经达到,何必再费劲呢?

3、恐惧改变。不知你有没有发现:一些“积极废人”其实很有行动力。比如,熬夜把PPT做得很详细,但都没写到点子上,内容并没有什么实际价值。

网上有句话可以形容这种状态:用战术上的勤奋,掩饰战略上的懒惰。战略上的懒惰,来自享受安稳与安全、害怕改变与未知的惯性。这源于我们过往遭受创伤所带来的阴影,尚未从人格中淡去,我们必须花更多时间培养生活的秩序感、稳定性和安全感,来发展出更好的心理功能。于是,我们会热衷于在一个有限的行动范围内,来获取“掌控感”,极其缓慢地成长。别人眼里的“废话”和“无用功”,或许已经是这些人认知范围内拼尽全力的结果。

也就是说,TA们并不懒、也不差,更不缺行动力,只是当下TA们的内在不够稳定强大,还躲在安全区域内,不敢冒险去改变。毕竟,再无用的行动也会积累力量,再缓慢的成长也会带来突破。当一名“积极废人”终于明白自己“废”在哪里时,或许,改变就会随之发生。

三、你不是懒,只是不够清醒

“积极废人”和“普通废人”,其实有一个心态上的本质区别。普通废人:“废就废呗,我才不愧疚呢。”积极废人:“这次又没做到呢,下次再重新努力!”积极废人能够化不甘心为动力,这让TA们有很大的改造空间,只要学习如何让自己的行动力变强,这类人往往能做好很多事情:

1、从“废人”到“能人”,有时只差一个“痛定思痛”的契机

外界强烈的刺激,常常会激发出一个人强烈的“生本能”。这是弗洛伊德提出的观点:“生本能”旨在联合所有元素,组成更大的单元,目标是更好地生存。也就是说:一旦外界刺激某人产生强烈的“好好活下去”的愿望,再“废”的人都会全力以赴、脱胎换骨,爆发出惊人的意志力。

2、从恐惧到勇敢,有时只缺“认清自己”这一个突破口

自我认知越清晰,“生本能”越强烈,当改变的力量冲破“习得性无助”,人也就有了强大的行动力,去成为一个真正积极的人。

四、每一个“积极废人”,都能成为“积极的人”

1、降低对自己的期待,做到比昨天更进一步。

世界就是个巨大的草台班子,每个演员都只是普通人穿着戏服搭台唱戏。哪怕看起来很厉害、很优秀、很完美的人,脱掉戏服,也和你我一样平凡无奇。

所以,作为普通人,我们都有局限和缺点。把“渴望变成理想中完美无缺的人”作为行动目标,往往会因为脱离现实而不能实现,内心会遭受很多挫败感。而降低标准,把“比昨天的自己更棒”作为行动目标,更能激发自信,获得更多行动力。

每一天都比昨天更进一步,每一天都在无限靠近理想中的自己。能践行这个目标,就已经很棒了。

2、容纳超载的焦虑。

焦虑,是耽误行动的大敌。消除阻碍的方式,是用一个安全的容器来容纳焦虑,确保它保持稳定、不过度泛滥。比如,练习写作、绘画,在纸上写下、画下自己眼前所见的一切,脑海中浮现的一切。把焦虑化为文字、图画,就是在用想象力来容纳焦虑。或者,搭建深度关系,与积极、强大、坚定的人保持深度交流的频率。

强大的人可以适度兼容你的焦虑,你与TA之间安全的关系空间,能够安放一部分焦虑;同时,你也可以从别人的心路历程里得到启发,认清方向。

3、认清改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试着把关注点从结果和目标,调整到过程中的点滴收获与喜悦。

心理学中有一个“两分钟原则”:先做两分钟想做的事,可以帮助我们体验当下。比如,你的目标是看3小时书——先拿出一本书翻阅两分钟,体验一下与文字产生共鸣的感受,你可能就会沉浸其中,不自觉地读完3小时的书。成为“大厨”——不要停留在看教程视频,而是花几分钟时间,动手炒一道简单的菜,不管最后口感好不好,你都会因为付诸行动而满足,并激励自己下一次做得更好......

或许,这样做看起来效率很低,但其实,人们专注于一件事的时间本就有限。比起逼自己长时间保持专注,我们更需要通过增加过程中的积极体验,给自己动力,自觉自愿地延长专注的时间。


或许看完本文,你会觉得仍然“提不起劲”。但没关系,这可能是因为你正在经历“顺从内心、活出自己”的阶段。对什么都提不起劲的时候,正适合向内探索、认清自己。接纳此刻的“废”,探索背后的源头,寻找变好的动力。很多时候,你并不是“废”,也不是“懒”,只是还没从创伤中走出来。愿你能撇开所有的顾虑和标签,以最喜欢的姿态过好这一生。

请记住:任何人都有变好的权利。


(资料来源:“壹心理公众号”《“懒得动”是身体在给你警告!试试这3件成本极低,但可以恢复动力的小事》,有删改)


华中科技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免费心理咨询和发展指导。

主校区:大学生活动中心616,同济校区:碧珠长廊旁。联系电话分别是:87543148,83692592。

主校区心理咨询预约方式已升级为线上预约:华中大微校园-应用中心-(办公&综合)-心理咨询预约。

华中科技大学校医院门诊

校医院门诊面向全体师生开展服务,可以提供药物治疗,地址在校医院二楼,电话是87544439。

华中科技大学24小时心理热线:HUST心理专线

电话为15623965755



华中科技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2024年5月30日


分享到: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航空路13号,同济医学院法医学系103室

电话:027-83692642   邮编:430030  主任信箱:bxiong@hus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