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日,我系成功举办了2023年第三期学术沙龙活动。此次活动特邀请了法医学领域的知名专家陈峰教授和梁伟波教授来系进行讲座。会议由同济法医学系主任熊博教授和副主任刘茜教授主持,吸引了广大教师和研究生的踊跃参与。
陈峰教授是南京医科大学党委委员、基础医学院党委书记,同时也是国家杰青和国家优青,主要从事心血管损伤及猝死研究。梁伟波教授是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副院长,同时也是教育部重要人才计划特聘教授(2022)以及教育部法医学类高等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主要从事法医学、医学遗传学的教学及研究工作。
陈峰教授的讲座聚焦于心源性猝死的跨学科研究新视角。他首先介绍了心源性猝死在法医学鉴识中所面临的问题和影响,随后分享了他团队在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创新方法。陈教授指出,心源性猝死的法医学鉴识仍然存在挑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陈教授的团队采用了跨学科的研究视角,将多组学、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分析化学等技术融合在一起。其中,多组学技术包括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等,通过对大量样本进行高通量测序和分析,可以全面了解心源性猝死的遗传基础和分子机制。而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帮助挖掘和分析庞大的数据集,发现潜在的心源性猝死标志物和预测模型。分析化学技术则用于检测体内微量分子的变化,为心源性猝死的法医学鉴识提供技术支持。
陈教授强调了跨学科研究的重要性和挑战。他指出,心源性猝死是一个复杂的疾病,需要多个学科的交叉合作才能全面理解其病因和机制。他鼓励与会的法医学系师生们积极参与跨学科合作,共同推动心源性猝死研究的发展,并呼吁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促进学科的进步。
梁伟波教授的讲座专注于新型复合遗传标记微单倍型在法医学中的应用研究。他首先介绍了微单倍型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并指出其在疑难检材检验、混合斑分析以及较远亲缘关系鉴定中的特殊价值。随后,梁教授分享了他团队在微单倍型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
梁教授详细介绍了微单倍型的定义与命名、检测技术、分型软件和基因组数据库。他指出,微单倍型需要进行准确定义和命名,以便于后续的数据分析和比对。梁教授进一步介绍了微单倍型在疑难检材溯源中的应用价值。他指出,测序技术的发展使得微单倍型可以应用于降解样本、低覆盖度样本和微量样本的个体识别和亲缘关系鉴定。他还特别介绍了他团队构建的微单倍型数据库。此外,梁教授还分享了他团队在DNA甲基化体液溯源和白骨化遗骸颅面复原等方面取得的新成果。
两位教授的讲座引发了与会者的浓厚兴趣和积极反响。大家纷纷提问,就研究方法、数据分析和法医学应用等方面展开了深入交流,并就可能的合作方向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此次学术沙龙活动不仅为我系师生提供了宝贵的学习和交流机会,也为学科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文:肖超 图:刘勇)
分享到: